立足台北市博愛特區,JIAMI呷米友善餐廳使用的食材,將近90%都是台灣本地友善有機食材,挺過各種內外部環境的動盪,堅定站穩邁入第10年;餐廳經營本就不易,走在綠色飲食潮流普及之前,頂浪前進更是艱辛。2024年,呷米10年里程碑,迎來新址新裝嶄新開幕。

親訪產地與生產者,
讓有機友善食材在料理中發光。
負責人王淑珍女士,綠色餐飲圈都直接以珍妮佛暱稱之,10年前她正準備退休,已安排好享受人生的行程,也不忘定期捐助農友或農園,支持各種友善環境的倡議,甚至還能在第一線看見珍妮佛搖旗吶喊的身影。他總是熱情地跑向最關切的人事物上,「我從學生時代就這個性,只要朋友說什麼活動缺人,我就一定下海幫忙。」
2014年時,珍妮佛原本只是呷米的股東之一,在呷米經營兩三年後發現財務狀況有問題,毅然決定跳下來當老闆娘管理經營。她最開始的想法很單純,呷米是一家懷抱理念的餐廳,又用了這麼好的原物料,沒道理不賺錢。親力親為的珍妮佛為了想多認識食材,不僅親自到產地拜訪,親身確認食材品質與生產環境,也認識許多台灣本土優秀生產者。

舊址的呷米是棟狀況百出的老屋,珍妮佛在退租前不到一個月,機緣帶領她找尋到離舊址很近的新店面,重新出發。臨門來訪的餐飲前輩向珍妮佛說,「呷米的存在是一件好事,勢必要繼續。」循著心裡激昂的鼓聲,當內心堅定,萬事萬物會齊力協助,珍妮佛是這樣相信的。

新菜色裡閃耀全台產地的靈魂滋味
珍妮佛帶著夥伴們上田下魚塭,介紹全台灣各地的農友漁民夥伴們。走訪邱家兄弟,魚蝦生活在乾淨水域且連飼料是人類食用級的,所以魚體本身沒有草腥味;到花蓮的遊穀契農田,他沿著溪水走到上游生飲純淨的水,真甜!水質絕對是讓米飯好吃的原因;抵達洲南鹽場,原來鹽花不僅美,味道還能依季節有不同層次。其他產地及市集還包含了248農學、香草野園有機農場、水花園市集等產地或農友市集。
從麵包、前菜、醬汁熬煮到主菜製作,甚至湯品與甜點都不假他人之手,儘可能由呷米廚房一手包辦,來自全台不同產地、不同時令而有不同的新鮮蔬果或漁產,這些這些所謂有機友善、小農的菜到了呷米,都成了身經百戰的廚房夥伴的最大對手。
主廚的重任:極致運用上天賜與的友善食材
農作物真的是看天吃飯,這才是食物真實的樣貌,而廚師能做的是運用廚藝,發揮食物本身的特色,即使醜蔬果也能變成美麗佳餚,讓更多消費者知道友善食材的料理不再只有原味原型,還可以有更多層次的變化。享用這頓餐不僅富含友善環境的心,協助農友漁民們,最重要不能捨去的是味道。美味才是能讓消費者再訪的原因。

呷米的午仔魚燉飯是真正無浪費的全食料理!不僅魚肉,魚頭、魚骨及魚鱗也都化為湯或佐料,將整條午仔魚用到極致全在這碗裡。還有最拿手的墨魚義大利麵,將進口海鮮通通改為本土海鮮,最令客人喜愛的JIAMI素肉起司漢堡,使用含30% 佳實米穀粉俱樂部的手工自製麵包與自製蔬果植物肉排;青醬、濃湯等醬料堅持每天新鮮現做。

不只蔬食也包容海鮮,始終如一的呷米鮮甜
重新出發的呷米,店名原先是呷米蔬食/素食餐廳,改成呷米友善餐廳,開始提供海鮮餐點。「並非葷食者就不友善,也沒有放棄既有的蔬食,而是對環境有益的都要去做。多樣貌的飲食方式讓能讓消費者更理解這片土地的故事,多角度的包容,用餐點來實踐多面向的友善,最重要是要把好食材讓更多人享受到。」珍妮佛用堅定、沉穩的語調說明。
等待蛻變的過程讓珍妮佛學會放輕鬆,磨出更圓滑的呷米。就像令人回味再三的南瓜濃湯,沒有過多的草味也沒有鮮奶油的油膩感,「因為你喝到的都是蔬果本身的甜味喔」,主廚特別說明。對,是甜,是這一味將呷米從豐富卻零碎的樣貌,巧妙的串接,讓邊角熬出韻味。值得你造訪一趟呷米,親嘗有機友善料理裡,那不會騙人的鮮甜滋味。